2.4 微生物 ATP 之產生
至於 ATP 如何產生?如何使 ADP "再充電" 而變為 ATP?。磷酸化作用乃將磷酸根加入一化合物之反應,因此 ADP 也可經磷酸化
作用而形成 ATP,但此時則需要能量的加入,例如可利用細胞分解代謝葡萄糖時所釋出的能量。
ADP 之磷酸化作用,一般有 3 種方法:
(1)基 質 磷 酸 化 作 用 ( 受 質 層 次 磷 酸 化 作 用 )(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):此法乃自一化合物移去磷酸根並直接加於 ADP。
(2)氧化磷酸化作用(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):此法乃營養物或化合物之氧化作用所釋出之能量,供 ADP 合成 ATP。
(3)光磷酸化作用(Photophosphorylation):乃利用光且自 ADP 合成 ATP
之方法,光合生物利用色素吸收日光能量,將電子釋出,經獨特之 電子傳遞鏈放出能量。
(1)基質磷酸化作用
多數情況,化合物內之原子重新排列可產生含高能量磷酸鍵之另一新化 合物。當細胞將營養分解為化合物時,可發生此重新排列而釋出磷酸根, 該磷酸根則直接轉移至 ADP,形成 ATP。
例如:細胞以葡萄糖為營養,當葡萄糖分解時可產生一化合物是謂 2-磷酸甘油酸。而後自 2 磷酸甘油酸再移去一分子之水,重新原子排列後,形成一新化合物為磷酸烯醇丙酮酸。磷酸烯醇丙酮酸則再重新原子排列後 釋出磷酸根與能量而形成丙酮酸,而釋出之磷酸根與能量則直接轉移至
ADP,形成 ATP。
(2)氧化磷酸化作用
所有氧化反應均能釋出能量,而微生物演化出多種方法,能利用化學氧 化作用所釋出之能量以合成 ATP。藉氧化反應之能量,自 ADP 合成 ATP 之全程步驟稱為氧化磷酸化作用,此過程中之系列反應可綜合如下:
一系列化學氧化反應釋出能量
↓
釋出能量暫時以氫離子動力形式儲存
↓
氫離子動力推動(電子傳遞鏈)使 ADP 合成 ATP
為充分了解氧化磷酸化作用之過程,需先了解氧化反應與電子轉移系統 及氫離子動力之性質。
1. 氧化反應
氧化作用(oxidation)乃自一原子或分子失去一個或以上之電子,此電子立即為另一原子或分子所接受。於生物學上,許多之氧化作用係自分子失 去氫原子,因氫原子除其質子外尚含一電子。故一分子失去一氫原子即自 動失去一電子。氧化作用之相對反應是謂還原作用(reduction),即獲得電子或氫原子,茲將氧化作用舉例如下:
H → H+ + e-
氫原子(還原型原子) 氫離子(氧化型原子) 電子(立即傳予接受之原子或分子)
Fe2+ |
→ |
Fe3+ |
+ |
|
e- |
|
亞鐵離子(還原型原子) |
鐵離子(氧化型原子) |
電子 |
||||
琥珀酸(還原型化合物) |
→胡延索酸(氧化型化合物) |
+ 2 氫原子(各含一電子) |
||||
|
|
|
|
|
|
|
於各反應中,皆參予一對物質,其一為氧化型,另一為還原型,成對之 物質是謂氧化還原系統(oxidation reduction system;簡寫:O/R)。
2.電子轉移系統(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)
細胞利用氧化反應之能量以合成 ATP 時,並非依賴單次氧化反應所釋出之能量,而是利用一系列的氧化反應稱為電子轉移系統。此系統所釋出 之能量會逐步增加,而使細胞獲得足夠之能量以合成 ATP。電子轉移系統包括一系列之氧化還原(O/R)系統,而於一連串之 O/R 系統中,次一步驟獲得電子之能力大於前一步驟。電子轉移系統可依下式表示之:
e- e- e- e-
電子贈予者→ (O/R) → (O/R) → (O/R) →最後電子接受者
↓
釋出能量供 ATP 合成
此系統始自電子贈予者(electron donor),由還原型之化合物經氧化作用提供電子。此還原型之化合物乃細胞所攝取之營養或營養經分解所產生之 化合物。例如有些微生物可利用乳酸為電子贈予者:
乳酸→丙酮酸+2H++2e-
源自電子贈予者之電子由最初之 O/R 系統接受,此 O/R 系統則被次一 O/R 系統所氧化而丟出電子,該次一 O/R 系統接受電子又被再次一 O/R 系統所氧化而丟出電子,依此類推,
電子轉移系統之重要乃於一系列之氧化作用中,每一步驟皆釋出能量, 有些步驟所釋出之能量較大,足以直接形成 ATP,不過大部份釋出能量用於製取 ATP 之前,需先以氫離子動力(載體份子)形式儲存之,以累積儲存大量能量以用於形成 ATP。
氫離子動力形式: NAD(菸鹼醯 |
安腺雙核甘酸)+2H++2e-→ NADH2 |
|
(載體份子) |
NADP(氧化性輔酶)+2H++2e-→ NADPH2 |
|
3.氫離子動力推動(電子傳遞鏈)
1978 年生化學家 Peter Mitchell 氏發現電子轉移系統所釋出之能量用於合成 ATP 之方式,而獲諾貝爾獎。氫離子動力所代表之高位能可比擬水體為水壩所擋住之位能,如水壩之水閘啟開,水將自高處向低處流,此種水 流可推動渦輪,產生水力發電。NADH2 的高電位能藉不同載體將電子轉移,並逐步將能量釋出供 ADP 合成 ATP,直到電子被最後電子接受者(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)所接受,此電子接受者為細胞環境之氧化型化合物。例如:需氣菌以氧為最後電子接受者,自 NADH2 接受電子及氫離子後,氧即被還原形成水:
1/2O2+2e-+2H+ → H2O
厭氣菌不以氧為最後電子接受者,而以硝酸鹽、硫酸鹽、或延胡索酸等 化合物為電子接受者。以氧為最後電子接受者時,稱為呼吸性電子傳遞鏈。 電子傳遞鏈發生於細胞之何處? 以細菌而言,位於細胞質膜,真核細胞則位於粒腺體之內膜。
留言列表